课程名称: 企业人力资源法律风险重点、疑点、难点精解新劳动法下企业人力资源法律风险全方位防范与应对策略 |
课程分类: 其他 |
HR管理者、企业中高层、法务、工会干部。
|
课程背景: 2008年至今,随着《劳动合同法》《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社会保险法》《职业病防治法》《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工伤保险条例》《女职工劳动保护特别规定》《企业民主管理规定》《劳动争议司法解释(三)》《劳动争议司法解释(四)》《劳务派遣暂行规定》等法律法规的陆续出台或修正,全国各地的劳动争议案件此起披伏,持续稳中有涨;当中大部分的案件均以用人单位败诉告终。可以说,用人单位的劳动用工法律风险无处不在,“传统、粗放、随便”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正接受着法律的挑战和考验!广大用人单位很有必要尽快了解相关政策法律法规,掌握防范用工风险和化解劳动争议的技能技巧,以迅速杜绝或减少劳动争议的发生及败诉的概率! 课程收益: 1、全面了解劳动用工过程的法律风险 2、理解与劳动用工有关的政策法律法规 3、培养预测、分析劳动用工法律风险的思维 4、掌握预防和应对风险的实战技能及方法工具
课程大纲:
专题一、劳动关系(约1小时) 1. 劳动关系的认定要素有哪些? 2. 劳动关系、雇佣关系、劳务关系如何区别? 3. 公对私业务外包中,私人承包者招用的劳动者,与发包方是否存在劳动关系? 4. 劳动法上的用人单位包括哪些组织? 5. 劳动法上的劳动者包括哪些群体? 6. 非法用工如何理解,存在哪些法律风险?
专题二:招聘入职(约3小时) 1. 用人单位是否必须履行招聘广告中的承诺性条款? 2. 如何降低承诺性条款的法律风险? 3. 招聘条件中哪些情形构成就业歧视? 4. 就业歧视的法律责任有哪些? 5. 如何降低就业歧视带来的法律风险? 6. 《求职申请表》的设计要点有哪些? 7. 面试过程中需注意哪些法律风险? 8. 哪些岗位有必要对候选人进行背景调查? 9. 背景调查的内容有哪些? 10. 是否需要候选人授权用人单位进行背景调查? 11. 背景调查授权书的设计要点有哪些? 12. 《录用通知书》发还是不发? 13. 如何撰写《录用通知书》,法律风险有哪些? 14. 入职体检应何时进行,体检费用由哪方承担? 15. 入职体检能否要求女职工“验孕”? 16. 可以检验“乙方两对半”的岗位有哪些? 17. 《入职登记表》的设计要点有哪些? 18. 劳动者无法提交《离职证明》,该怎么办? 19. 入职手续通常包括哪些,需注意哪些法律风险? 20. 签订劳动合同环节的法律风险有哪些? 21. 入职前后用人单位应告知劳动者哪些情况,如何保留证据? 22. 如何预防劳动者的“应聘欺诈”,如何证明劳动者的“欺诈”?
专题三、特殊群体相关问题(约3小时) 1. 是否存在“临时工”,其用工执行哪些标准? 2. 在校学生实习期间签订劳动合同,是否有效? 3. 在校学生实习期间没有签订任何合同协议,是否存在法律风险? 4. 实习协议的设计要点有哪些? 5. 三方就业协议中的需注意哪些法律风险? 6. 三方就业协议与实习协议有哪些区别? 7. 达到退休年龄的老人家是否属于劳动法上的劳动者? 8. 招用退休人员,如何办理用工手续及预防相关风险? 9. 招用达到法定退休年龄但没有退休金的人员,如何处理? 10. 劳务协议、返聘协议的设计要点有哪些? 11. 招用在原单位停薪留职、放长假、内退人员,如何办理用工手续? 12. 招用非全日制人员,法律风险有哪些,如何办理用工手续? 13. 使用关联单位派驻的人员,如何操作及预防法律风险? 14. 使用劳务派遣工,如何操作及预防法律风险? 15. 实施内部承包,法律风险有哪些? 16. 如何管理承包方的劳动者,其法律风险有哪些? 17. 招用外国人,没有办妥法定用工手续,有哪些法律风险? 18. 聘请兼职的法律顾问、财税顾问、管理顾问,需注意哪些风险细节?
专题四:劳动合同订立(约2小时) 1. 用人单位自行拟定的劳动合同文本是否有效,是否需要进行备案? 2. 劳动合同是否合法有效,以合同名称还是以合同条款来判断? 3. 在劳动部门的劳动合同范本基础上,需要增加哪些风险防范条款? 4. 劳动合同的装订需注意哪些法律风险? 5. 劳动合同的盖章签名需注意哪些法律风险? 6. 不交付劳动合同给劳动者,存在哪些法律风险? 7. 让劳动者单方签署空白的合同协议文书,日后针对性地补写内容上去,能否规避风险? 8. 劳动者借故拖延或拒绝新签、续签劳动合同,如何应对及举证? 9. 未新签或未续签劳动合同,需支付多长期限的双倍工资,是否受到仲裁时效的限制? 10. 补签或倒签是否需支付双倍工资? 11. 什么时候为最佳时间,签署劳动合同、用工协议? 12. 企业收购兼并时,是否需重签或变更劳动合同,如何操作? 13. 应否与属于职业经理人的法定代表人签订劳动合同? 14. 老板签发的聘书能否视为劳动合同? 15. 在关联企业之间转移劳动关系,变更劳动合同还是重签劳动合同,如何操作?
专题五:试用期(约2.5小时) 1. 试用期、见习期、学徒期的区别? 2. 可否先试用后签合同,可否单独签订试用期协议? 3. 一年以上三年以下中的“以上”“以下”怎样理由? 4. 劳动合同约定“乙方的试用期为3-6个月”是否成立? 5. 法律禁止2次约定试用期,劳动合同期限和试用期限该如何约定? 6. 试用期间员工休病假比较长,怎么办? 7. 什么情况下,试用期新员工也可以享受年休假? 8. 试用期间工资支付法律风险分析与应对? 9. 试用期间出资培训新员工需注意哪些法律风险? 10. 离职后再次入职能否再次约定试用期? 11. 员工主动申请延长试用期,该怎样操作,才降低赔偿风险? 12. 试用期满后辞退新要不要赔偿,如何控制风险? 13. 试用期最后一天辞退员工,赔偿概率为70%,如何化解? 14. 试用期满前几天辞退员工,赔偿概率为50%,如何化解? 15. 试用期间解雇新员工的程序有哪些? 16. 不符合录用条件的范围包括哪些,如何取证证明? 17. 《试用期辞退通知书》如何书写,以避免违法解除的赔偿金? 18. 出现“经济性裁员”情况,优先裁掉试用期的新员工,合法吗? 19. 能否约定新员工试用期辞职需承担违约金?
专题六: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约1.5小时) 1.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到底是不是铁饭碗,会不会增加用人单位成本? 2.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能否约定终止及解除条件? 3. 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解除的条件、理由有哪些? 4. 解除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是否均需支付两倍的经济补偿? 5. 用人单位拒绝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有何风险? 6. 该签未签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差额,如何计算,是否存在时效? 7. 满10年或第二次固定期限合同到期时,用人单位是否应提醒员工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 8. 签订了固定期限合同的员工,期间工作累计满10年,能否要求将固定期限合同变更为无固定期限合同? 9. 第三签时签订了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合同履行期间员工能否要求变更为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0. 连续二次固定期限合同到期,用人单位能否单方终止;员工提出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用人单位能否拒绝? 11. 合同期满劳动者由于医疗期、三期等原因续延合同期限导致劳动者连续工作满十年,劳动者提出订立无固定期限合同的,用人单位能否拒绝? 12. 能否与新员工直接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13. 是否有必要刻意规避无固定期限合同的签订?
专题七:培训(约1.5小时) 1. 单位支付人才奖励金,能约定服务期与违约金吗? 2. 单位支付大额住房补贴,能约定服务期与违约金吗? 3. 单位帮助员工转户口,能约定服务期与违约金吗? 4. 把国内员工送往海外总部工作,属于法律上的培训吗? 5. 安排员工参观行业展览会,属于法律上的培训吗? 6. 什么情况下,可以签到培训服务协议? 7. 培训服务期与劳动合同期限有何不同? 8. 劳动合同期限与服务期限发生冲突时如何适用? 9. 培训服务期未到期,而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终止劳动合同的,是否属于提前解除劳动合同,如何规避? 10. 劳动者严重过错被解雇,用人单位能否依据服务期约定要求劳动者支付违约金? 11. 试用期间,单位出资给员工参加培训存在哪些法律风险? 12. 培训服务协议的要点有哪些?
专题八:保密(约1.5小时) 1. 什么是商业秘密?商业秘密的构成要件有那些? 2. 用人单位的哪些信息可以列入商业秘密的范围? 3. 哪些信息不列入商业秘密的范围? 4. 未签订保密协议但掌握商业秘密的员工是否必须保密? 5. 用人单位如何举证证明存在商业秘密? 6.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为有哪些? 7. 用人单位如果举证证明侵权人构成侵犯商业秘密? 8. 侵犯商业秘密的行政、民事、刑事责任有那些? 9. 要求员工保密,用人单位需要支付保密工资吗? 10. 主张员工侵犯商业秘密,用人单位需证明哪些细节? 11. 能否与员工约定违反保密协议的违约金? 12. 保密协议的要点有哪些?
专题九:竞业限制(约1.5小时) 1. 在什么情况下,可签署竞业限制协议? 2. 哪些员工,有必要签订竞业限制协议? 3. 跟清洁工、保安员、基层普通员工签订竞业限制协议,有效吗? 4. 在什么时候,用人单位更有主动权签署竞业限制协议? 5. 无约定经济补偿的支付,竞业限制是否有效? 6. 单位拒绝支付经济补偿,竞业限制协议是否当然解除? 7. 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的标准如何界定? 8. 在职期间工资结构中包括离职后竞业限制的经济补偿,是否有效? 9. 如何举证员工违反竞业限制协议? 10. 竞业限制的违约责任包括哪些范围? 11. 用人单位能否随时解除竞业限制协议? 12. 竞业限制协议的要点有哪些?
专题十:绩效管理与岗位调整(约2.5小时) 1. 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可以单方调整工作岗位? 2. 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调岗需征得员工同意? 3. 与员工协商调岗前,需要做哪些准备工作? 4. 竞聘上岗、定期轮岗的法律风险分析与应对; 5. 员工不胜任工作,用人单位调整其岗位需变更劳动合同吗? 6. 调岗时没有书面确认,员工到新岗位3个月后能否反悔? 7. 可否对“三期内”女职工进行调岗? 8. 关联企业之间的借调有哪些法律风险,该如何操作? 9. 劳动合同关于工作岗位、工作内容条款的设计要点; 10. 明明考核不合格,但为何仍不能主张员工不胜任工作? 11. 根据绩效结果支付奖金,为何被认定非法克扣工资? 12. 民主评议和360°考核方式,确定合法有效吗? 13. 法律上如何界定与证明员工“不能胜任工作”? 14. 绩效正态分布的做法是否合法? 15. 不称职等同于不胜任工作吗? 16. 对绩效考核不合格的员工,如何合法辞退? 17. 对排名末位者进行调岗、调薪、解雇辞退是否合法?
专题十一:劳动报酬、薪酬福利(约2.5小时) 1. 管理上的薪酬与法律上的工资,有什么区别? 2. 工资单上的科目哪些属于工资总额的范畴? 3. 怎样理解最低工资标准,工资单上的科目哪些属于最低工资的范畴,哪些不属于? 4. 未订立书面劳动合同或劳动合同无效的,如何认定工资标准? 5. 劳动合同关于工资报酬条款的设计要点; 6. 调整工作岗位后,如何单方调薪、降薪? 7. 如何通过薪酬调整处理员工失职、违纪等问题? 8. 什么情况下可以扣减员工的工资? 9. 值班算不算加班,如何防范风险? 10. 未经单位确认,劳动者自行加班,能否主张加班费? 11. 年薪制的员工能否主张加班费? 12. 如何设计工资构成以降低加班费成本? 13. 员工主张入职以来的加班费,如何应对? 14. 员工在工作日下班后加班,能否安排补休而不支付加班费? 15. 内部规定“已离职员工无权获取年终奖”,真的有效吗? 16. 中途离职者,能否按时间比例索赔年薪余额、年终奖、年终双薪、未回款的销售提成? 17. 法定福利有哪些?常见的非法定福利有哪些? 18. 病假、工伤假、年休假、产假等期间的待遇按什么标准支付?
专题十二:员工休息休假风险管控(约2小时) 1. 每周6天,每天7小时,究竟加班了2小时还是7小时? 2. 工作日停电停工休息,能否要求员工周日上班,补回停工休息日? 3. 综合工时下,法定节假日是否属于总的工作时间内? 4. 不定时工作制的员工能否主张加班费? 5. 病假、医疗期、工伤假的享受条件及风险管控; 6. 如何预防与应对员工泡病假? 7. 产假、年休假、婚丧假的享受条件及风险管控; 8. 实习生、反聘人员能否享受年休假? 9. 用人单位是否必须批准员工请事假? 10. 请事假,当月工资是以实际出勤天数计算还是以工资总额减去缺勤天数计算? 11. 劳动合同中关于休息休假条款的设计要点。
专题十一:劳动关系解除与终止(约3小时) 1. 解除与终止有什么区别? 2. 双方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并约定支付适当的经济补偿,事后劳动者追讨经济补偿的差额部分,仲裁、法院有可能支持劳动者的诉求,用人单位如何避免案件败诉? 3. 能否与“三期妇女、特殊保护期间的员工”协商解除,如何规避风险? 4. 员工未提前30日通知用人单位即自行离职,用人单位能否扣减其工资? 5. 员工提交辞职信后的30天内,用人单位批准其离职,可能有风险,如何化解? 6. 员工提交辞职信后的30天后,用人单位批准其离职,也可能有风险,如何化解? 7. 解除劳动合同是否均需提前30日告知劳动者? 8. 对于患病员工,能否解除,如何操作才能降低法律风险? 9. 实行末位淘汰制,以末位排名为由解雇员工,往往被认定非法解雇,用人单位该如何做,才避免案件败诉? 10. 以“组织架构调整,无合适岗位安排”为由解雇员工,感觉非常符合常理,但往往被认定非法解雇,用人单位该如何做才避免风险? 11. 以“经济性裁员”名义解雇员工,感觉非常符合常理,但往往被认定非法解雇,用人单位该如何操作?裁员的操作流程有哪些步骤、手续?通过哪些方式途径向全体职工说明情况? 12. 《解除劳动合同通知书》如果表述不当,往往成为劳动者打赢官司的有力证据,用人单位该如何书写,才避免案件败诉而承担法律责任? 13. 解除劳动合同前未通知及征求工会的意见,是否构成非法解除? 14. 终止劳动合同是否需要提前30日告知劳动者? 15. 劳动合同到期后,经常出现该终止的忘记办理终止手续,该续签的忘记办理续签手续,其引发的风险非常大;其成因有哪些,用人单位该如何规避风险? 16. 劳动合同期限届满,特殊保护期内的劳动者如何处理? 17. 用人单位不出具《离职证明》的,有什么法律责任? 18. 如何举证证明劳动者自身原因不同意续签劳动合同?
专题十二:违纪违规问题员工处理(约3小时) 1. 劳动者往往拒绝签收处分、解雇通知书,如何应对? 2. 问题员工往往拒绝提交《检讨书》或否认违纪违规事实,用人单位该如何收集证据? 3. 对于违纪员工,应该在什么时间内处理? 4. 续签劳动合同后,能否追究员工上一期合同内的违纪责任? 5. 怎样理解“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 6. 如何在《惩罚条例》中描述“一般违纪”、“较重违纪”及“严重违纪”? 7. 怎样理解“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 8. 如何界定“重大损害”,“重大损害”是否必须体现为造成直接的经济损失? 9. 如何追究“严重失职、严重违纪违规”者的法律责任? 10. 能否直接规定“禁止兼职,否则视为严重违纪违规”? 11. 直线部门经理擅自口头辞退员工,仲裁机构往往认定用人单位非法解雇,用人单位该如何做,才避免案件败诉? 12. 劳动者不辞而别、无故旷工,却主张被用人单位口头解雇,往往得到仲裁机构的支持,用人单位该如何做,才避免案件败诉? 13. 员工被判刑了,劳动关系怎样处理? 14. “录音录象”证据,仲裁与法院是否采信;用人单位内部OA系统上的资料能否作为证据使用;电子邮件、手机短信能否作为证据使用?
专题十三:经济补偿(约1小时) 1. 用人单位需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的情形有哪些? 2. 什么情况下用人单位需支付两倍的经济补偿? 3. 劳动者可否同时向用人单位主张经济补偿和赔偿金? 4. 经济补偿计算的基数及标准如何确定? 5. 解除前12个月内员工休过医疗期,其平均工资如何认定? 6. 经济补偿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的适用范围? 7. 如何计算《劳动合同法》生效前后的经济补偿年限? 8. 如何理解“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9. 劳动合同法环境下“50%额外经济补偿金”是否继续适用? 10. 未提前30天通知解除的代通知金标准是多少? 11. 以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即时解雇且不支付代通知金,是否属于违法解除? 12. 违法解除下是否存在代通知金?
专题十四:规章制度、员工手册(约2.5小时) 1. 人力资源、劳动用工管理制度应该包括哪些必备内容? 2. 规章制度撰写、起草时需注意的风险细节; 3. 规章制度生效的必然条件有哪些? 4. 规章制度的制定程序有哪些,如何操作? 5. 非国有用人单位如何组建“职工代表大会”? 6. 无纸化、网络化办公下的公示,存在哪些风险? 7. 如何公示或告知,才更符合仲裁或诉讼的举证要求? 8. 规章制度能否规定对员工进行经济处罚? 9. 规章制度违法,劳动者可以被迫解除并索取经济补偿,如何防范? 10. 规章制度与员工手册到底有什么区别? 11. 规章制度与员工手册应该多长时间修改一次? 12. 什么情况下需要制定某份规章制度? 13. 如何有效实施、执行规章制度? 14. 二级单位的员工是否有义务遵守集团公司的规章制度?
专题十五:社会保险法(约2小时) 1. 用人单位拖欠社保费,有什么法律责任? 2. 用人单位不足额缴纳社会保险如何处理? 3. 试用期间,是否必须缴纳社会保险? 4. 不足额买社保,员工日后能否提出被迫解除及索赔经济补偿? 5. 不足额买社保,发生工伤事故,单位需承担哪些法律责任? 6. 员工放弃参加社保,日后能否提出被迫解除及索赔经济补偿? 7. 如果无参保,劳动者因第三方责任产生的医疗费用,能否要求单位报销? 8. 用人单位协助辞职员工骗取失业保险金,有什么法律风险? 9. 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失业保险,是否应赔偿员工失业保险待遇损失? 10. 领取失业保险金的前提条件有哪些?怎样理解“非因本人意愿中断就业的”? 11. 由于劳动者提供虚假身份证,导致社保记录错误,该如何处理? 12. 支付给不参保人员的每月社保补贴,仲裁与法院如何定性? 13. 月底入职,当月需参加社保吗,月初离职,当月需参加社保吗? 14. 可否要求员工承担滞纳金、利息? 15. 税局征收社保费,对企业有哪些影响? 16. 过往的社保问题,是否会被追责?
专题十六:工伤保险与工伤事故(约3小时) 1. 属于工伤范围的情形有哪些? 2. 不得认定为工伤的情形有哪些? 3. 无照驾驶与驾驶无照车辆受伤,能否认定为工伤? 4. 怎样理解“上下班途中”,怎样控制期间的风险? 5. 员工工作应酬喝酒身亡,是否属于工伤? 6. 发生工伤事故,用人单位需承担哪些费用? 7. 哪些工伤待遇费用由社保部门负责? 8. 停工留薪期间究竟有多长,期间的待遇如何支付? 9. 对劳动能力鉴定结果不服,能否提起行政诉讼? 10. 工伤员工借故拒绝复工,借故不断休假,如何处理? 11. 对于第三方造成的工伤事故,劳动者能否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工伤待遇又同时要求第三方支付人身伤害赔偿? 12. 在校生在实习期间受伤,能否认定为工伤? 13. 达到退休年龄的劳动者,在工作期间受伤,能否认定为工伤? 14. 劳务派遣工因工受伤,工伤认定主体与责任如何划分? 15. 已经认定为工伤的职工严重违纪,企业能否解除合同? 16. 用人单位没有参加工伤保险,能否让社保机构先行垫付工伤待遇? 17. 用人单位能否以商业保险理赔款替代职工工伤赔偿待遇? 18. 发生工伤事故,双方私下和解,补偿协议该如何签订才有效? 19. (可能)发生职业病的劳动者,劳动关系的解除或终止,需注意哪些问题? 20. 从工伤事故的发生到全部法定程序完结,时间可能超过3年,是利还是弊?
专题十七:女职工“三期”(约2小时) 1. 三期内工资如何支付? 2. “三期内”女职工可否调岗、调薪? 3. 产假期间提前回单位上班,工资待遇怎样计算? 4. 违反计划生育政策,能否休产假? 5. 单位垫付产假工资后,员工不配合申领生育津贴,怎么办? 6. 女职工在三期内,用人单位能否安排加班? 7. 哺乳时间如何计算及灵活操作? 8. 未参加生育保险的,女职工检查费、接生费、手术费、住院费等是否由用人单位需承担? 9. 三期内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在什么时候可以终止劳动合同? 10. 由于“三期”原因而续延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是订立一个新合同还是以书面通知续延? 11. 女职工未婚先孕、未婚生育争议如何处理? 12. 用人单位能否解雇“三期”女职工? 13. 用人单位违法解除与“三期”内女职工的劳动合同如何补偿? 14. 怀孕女职工提出长期休假保胎,直至修完产假,该如何协调此问题?
专题十八:劳务派遣(约2.5小时) 1. 劳务派遣用工模式,有何利弊,利大还是弊大? 2. 劳务派遣合作协议必须注意的风险细节有哪些? 3. 新法下劳务派遣面临的主要风险有哪些? 4. 派遣工“第三签”时,能否要求签订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5. 劳务派遣单位能否与被派遣劳动者签订以完成一定工作任务为期限的劳动合同? 6. 哪些岗位可以使用派遣工,辅助性、临时性、替代性如何理解与操作? 7. 新规定对于同工同酬提出哪些新要求,如何规避同工同酬风险? 8. 采用劳务派遣用工方式,能否异地参保? 9. 对劳务派遣工如何调岗调薪调地点? 10. 用工单位如何行使对派遣员工的退还或退换权? 11. 如何处理违反用工单位规章制度的派遣员工? 12. 怎样规定派遣员工的辞职程序和离职责任? 13. 部分劳务公司很可能面临关闭停业,原来的派遣工的劳动关系如何处理? 14. 业务外包与劳务派遣的本质区别有哪些? 15. 劳务派遣下的工资、工时、休假、社保、工伤问题如何处理? 16. 用工单位如何应对派遣合作争议和劳动争议?
专题十九:业务外包(约1.5小时) 1. 业务外包与劳务派遣的本质区别有哪些? 2. 如何筛选承包方,需考察哪些细节要点? 3. 劳动法对于承包方的资质资格有哪些要求,如何避免相关风险? 4. 单个劳动者能否作为承包方,其本人与发包方是否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5. 承包方的员工从事的岗位并非双方或三方事先约定的岗位,有无风险? 6. 发包企业与承包方现场管理人员口头商定了发包业务范围之外的临时服务事项,该商定是否属于承包合同的有效范围? 7. 日常管理中,如何避免承包方的员工与发包方形成事实劳动关系? 8. 承包方与自身员工产生劳动争议,发包方是否需要承担相关责任? 9. 业务外包后,承包方营业执照被吊销,该情况发包企业未被告知,承包方员工与承包方产生劳动争议的,发包方是否存在相关责任? 10. 承包方的自身员工在发包方工作现场受到伤害,三方之间的责任如何界定? 11. 业务外包协议需注意的法律风险细节?
专题二十、劳动争议处理(约2小时) 1. 用人单位败诉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2. 仲裁或法院在处理案件时,如何适用法律法规? 3. 如何判定政策法律法规的效力等级? 4. 什么是公开审理,其风险有哪些,如何避免? 5. 申请仲裁的时效如何计算;如何理解“劳动争议发生之日”? 6. 如何书写仲裁答辩书、一审起诉状,有哪些注意事项? 7. 在诉讼程序中,未起诉的一方当事人在答辩中提出请求的,法院应否予以审查? 8. 录音录象证据、OA系统上的资料、电子邮件、手机短信能否作为证据使用? 9. 真实案件证据分享与评析; 10. 举证责任如何分配,无法举证的后果有哪些? 11. 开庭期间,质证与辩论需要注意哪些关键问题? 12. 领取裁决书、判决书的几点技巧? 13. 和解书与调解书的区别及运用策略? 14. 如何选择劳动法律师、法律顾问?
|
钟永棣 国内著名劳动法与员工关系管理实战专家、高级人力资源管理师、高级劳动关系协调师;法学学士、管理学硕士;精通劳动法律法规和劳动争议的预防与应对,擅长把企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劳动法律法规完美整合;2000年至今一直从事与劳动法有关的工作,曾任职于劳动仲裁部门并获得“广州市优秀劳动仲裁员”称号;多年来累计裁审和处理1000多宗劳动争议案件,研究4000多份全国各地的劳动争议判决书,审查完善400多家企业的人力资源制度合同文书,担任200多家企事业单位的人力资源法律顾问,讲授劳动法与劳动关系课程1000多天;其课程内容80%为真实案例、20%为必备的重点法条,课程生动有趣,深入浅出,实战型超强,让学员即时学以致用! 说明:因课程大纲及内容比较多,所以授课方式以老师讲授为主,互动为辅;如学员喜欢更多的互动,那么需适当删减相关大纲。 |
电话: 020-32167831 |
传真: 020-32167831 |
邮箱:qifei@qifei365.com |
QQ: 1069864262 |
![]() |
全国统一客服热线:13802400687(7x24小时服务,接受咨询和报名)
广东电话:020-32167831 客服邮箱:(E-mail:qifei@qifei365.com)
版权所有 广州企飞企业管理有限公司
Copyright 2014-2015 qifei365.com All Rights Reserved
粤ICP备15051667号